金庸小說(歹勢,不記得哪一部)裡有一段頗耐人尋味的劇情,大意約略是男主角問正在幫人超渡的法師:「念經作法真的可以超渡這些亡者嗎?」法師回答:「不可以!不過可以超渡生者不安的心。」呵呵!不愧是大師ㄚ!


 


雖然很欣賞這一段內容,卻也為修行人感傷啊,於是前陣子在知識+的佛版題了一問:佛教可以祈福嗎?多數的人還是認為可以,有位網友還很有創意,把祈福比喻為需要求時,打電話給110119這個問題信者恆信,至於佛陀是怎麼看待祈福這件事的,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囉。


 


兩千多年前佛世時的印度是個婆羅門教(現演變為印度教)興盛的時代,也是個崇尚祭祀的年代。很多人以為佛教是源自婆羅門教,採用了很多婆羅門教的理論。其實不然,後者是多神教,而佛教則是非神教(注意ㄛ,不是無神教,佛陀並沒有否定天神的存在)。的確像是輪迴、布施、業、因果等等是婆羅門教既有的觀念,不過內涵卻是不盡相同的。


 


以祈福為例,大家都知道恆河是印度的聖河,婆羅門認為若入神聖之河,是可祈得福報,可以其水清洗的污穢,此死後可升天。佛陀對這樣的宗教儀式則提出反駁,對此迷信質疑若河水能清洗罪垢,則蛙、龜、龍、鱷,及其他水行動物,豈非皆可以生於天耶?長老尼偈


 


在古印度早有類似現在農曆七月的普渡,如《雜阿含經》中記載當時的盛況:時有長身婆羅門,作如是邪盛大會。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,特、牸、水牛及諸羊犢,種種小蟲悉皆繫縛,辦諸飲食,廣行布施。佛陀這樣跟長身婆羅門汝等當殺爾所少壯特牛,乃至殺害爾所微細蟲,是大會主雖作是布施、供養,實生於罪為什麼呢?殺害牲畜來滿足人的欲美其名是祭祀祈福,實際上造了身、口、意三方面的罪業,縱使供養的牲畜再多,也只是助長貪、瞋、癡三火,所以實生於罪。


 


呵呵,想不到佛是這麼理性吧! (還有感性的一面呢,請自行研讀或請耐心等待日後分曉囉) 其實佛教和神教最主要的差別就在於不同的因果觀念,「如是因、如是果」是佛陀最基本的教法,否則全天下的人非富即貴、都長生不老,全球氣候也不會如此詭譎多變(求神就好啦),這樣的事可能嗎?是故古德有言:「福禍無門,惟人自招」,即是此理囉!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14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