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功德」對佛教而言是個頗為兩難的宗教詞彙,它既是維持宗教成為信仰的重要觀念,但又被視為是修行的阻礙,那麼到底該如何看待「功德」呢?
有位教授用quality (品質) 這個英文單字來解釋功德,如果從電子詞典會找到英譯為 merits (價值)and virtues (德、善)。這樣的話,「功德」的完整漢語意思就是:良善德行的價值,而這個價值則有決於其品質。
如達摩祖師回答梁武帝做了很多善事卻無半點功德的這個著名案例,因為有欲有求,心即雜染,無法成為淨因。善行有所求是為「無功」的不良品,只能說是種下些微人天福報的善因;良善德行如能清淨無染,這樣才能達到最高品質,是為「無價」。
簡單的說,世間功德雖有助於提升六道輪迴的生命品質,但卻無法成就生死解脫--包括「生」的解脫,在生活中用功於因地的清淨,時時警惕自省,業塵無染,生命純淨的品質自然從起心動念的點點滴滴中形成。
一般宗教儀式多少都會以「功德」做為信仰的誘因,明其理者,能正知其因果,可以轉化為增上精進的力量;但不明其理者,把「功德」當做贖罪交易的籌碼,不僅有違宗教勸善的本意,也可能讓宗教信仰商業化了。
所謂的「功德迴向」,其實是衷心發個願,希望法界眾生來一起薰習佛法,以提昇生命的品質,而非有什麼實質的功德可以迴向。學佛切莫倒果為因,勿貪求功德而誤人誤己啊! ~~~善思講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