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加法會可以消災嗎?以佛法正信的因果觀而言,災是業報的顯現,而業報只有在因緣成熟,受完報應後才能「消」。不過參加法會時所生清淨的心念即有善業的因緣,倒是可以因為沒有「不善業」的生起,一方面防止未來「災難」(不善業報)的發生,一方面減少讓過去惡因成熟為業報的緣。像悟達國師十世都是持戒嚴謹的高僧,不知讀誦了多少部經,參與了多少次的法會,最後一樣還是避免不了人面瘡的業報。但是在這十世之間,正因為認真的修行而一直培養清淨的善因,所以人面瘡這個「災」的因也就一直無可緣而無法成熟。所以精確的說:參加法會是可以「防災」而不是「消災」。

 

祈福也是一樣,與其說「祈福」,不如說是「集福」或是「聚福緣」。佛教不是神明崇拜的宗教,佛、菩薩不是神祇,既不能賜福,也不能以神通力改變世間有情個別所作的因果。歷史上記載八十幾歲的佛陀,老年時肉身一樣是承受著病痛的折磨,但其心卻是安住正念,不會因為身苦而亂了心。證悟得道的聖者尚且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因果,更何況是一般無聞凡夫呢?如果福氣是可以祈求而得,那麼當時的佛陀何以不行「祈福」以求無災無病?法會的舉行,可以凝聚大家良善的心念,善念共振的確是可以形成「福氣」的防護罩--防止過去不善因有成熟的機會。「集福」或「聚福緣」可讓已現之業不再惡化是可能的,但若說要抵消或逆轉已呈現的業報則不符合佛教正信的因果定律。

 

再者,參加法會若有祈求的心態即背離清淨心,或許不是為己所求,但是貪的成份卻已形成,對於良善的初衷會是有減分的效果,就像拿著有破洞的布袋採收稻子,邊裝會邊漏一樣。如果是要為有情眾生「集福」,一份虔誠無染的祝福即可,最好能再與之分享佛法,能依法修行才能正知因果。如果想為器世間「聚福緣」,共業的關係更為複雜,以佛法淨化人心是根本之道,透過法會聚集大家的善念當然很好,然而能身體力行付諸實際的行動更好,並勸人一起奉行。試想,在炎熱的夏日裡貪圖著享受吹冷氣的舒服,辦些法會就能減緩快速的氣候變遷,可能嗎?只有降低人心的貪欲,避免過度的開發,人人都能落實節能減碳,才是減少天災之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ang1431 的頭像
    wang1431

    Sun's Auditorium

    wang14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