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~緣起~~
嚴格說來,
佛陀是不贊成祭祀祈福之類的宗教儀式。
法會的由來可追溯至佛世時婆羅門教的邪盛大會,
邪盛是古文的翻譯並非如字面之義,
當然離不開婆羅門祭祀萬能的教義,
另一作用則是一場布施大會。
有所求的消災祈福增長貪念,
所求不得助長嗔念,
迷於祭祀萬能是為癡,
況且殺害牲畜來滿足口腹之欲則造殺業。
縱使施主布施的立意是良善的,
供養的牲畜食物再多,
也只是助長貪、瞋、癡三火,
實生於罪。
~~法的聚會~~
世尊告諸比丘:常當法施,勿習食施。
佛陀並不鼓勵自己的出家弟子參與邪盛大會得到布施,
而是期許大家能遵循戒制,
自調伏其心,家家行乞食,
攝持於諸根,專精繫心念
如來弟子應為法而受施,
不應貪世欲之施。
在僧團成立之後,
佛陀應瓶沙王之建議,
接受那時候印度出家團體固定舉行的布薩,
集一處和合布薩,說法以得供養。
當時的外道沙門、婆羅門藉著布薩的活動,
一則讓在家信士得以親近修行人,蒙受布教法益;
二則出家眾可以得到供養,安心修道。
瓶沙王覺得如果正法弟子也能藉此讓修者安身,
施者得聞正信的佛法,不亦善乎!
於是諫請佛陀允許日日布薩,佛言不應;
又請二日、三日至五日一布薩,佛亦不應;
最後只答應每月八日、十四日說法,十五日布薩。
可見世尊並不希望弟子們為了貪圖供養,
舉行布薩過於頻繁而影響正法的修行;
即使應允每月三天的集會,
也是兩天為在家居士說法授戒,
一天為僧眾淨心說戒。
亦即布薩的目的在於弘揚正法、律,
藉此活動出家眾得以法布施於諸善信,
也讓在家眾有機會聽聞正法,
不但能隨喜布施種福田,
一方面也能如教奉行所聽所聞。
~~與法相會~~
法會並不是一種宗教儀式,
其精神在於能否和正法相會,
三業清淨,三毒不生,
即使是簡單的靜坐或課誦,
只要是三學增上,
也會有天龍護法來共修成就法會。
反之,
如果法會與正法背道而馳,
再多的供品與布施,
徒增迷信而已。
七月吉祥月,祝福人人吉祥,日日平安
~~善思講堂~~